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两百三十八章 又是一年

作者:淡竹枝
    腊月二十九,江智路请大房的人团年,江丽远因为生着自家哥哥的气坚持不去。

    江智远也不想去一些屁孩的家里,所以只有马如月带着江景远两人当了全权代表。

    “还真请啊。”马如月笑得不行,年纪像模像样的是做了满满一桌桌,不仅请了自己家,还请了马家的人。

    谭氏自然是不会来的,最后来了一个代马如建。

    “那是当然,又是一年了,我们家总算有了家的样子。”江智路道:“半个月前哥哥托人捎信带了银子回来,还升了一个官。大嫂,我也不了,我要去边关。”

    “不行!”马如月摇了摇头:“你虽然长大了,但是还没有年满十六,再一个,家里也有责任需要你来担。”

    看着江智荣当官能挣钱这孩子的积极性也调动了,只是他一点儿不知道风险。

   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,没准儿余下的这三人都想要走老大的路呢。

    马如月有时候都在想,要是自己将这兄弟四人送上边关打仗,没事儿就好,若是有个三长两短的,兰氏会不会从阴曹地府爬出来找她。

    毕竟是她给带上的这条路的。

    不行,无论如何都要留下一个。

    “大嫂,我们会照顾自己了。”江智庆指着桌上的饭菜道:“这些都是我和弟弟烧火做的,二哥只是坐镇指挥。”

    烧鸡公、炒肉各两大碗,还有一碗的鱼,果然都是过年的感觉,过年就得年年有余。

    “又是一年了。”马如月感慨不已:“日子还真是好混,在这儿都三年多了。”

    三年多,只有她知道意思是穿过来的时间,在马如建和江智路他们听起来却是嫁到江家三年多了。

    “姐,正月初二我来接您回娘家,回去了咱们就不来了。”反正江智远也是要去赶考的,回头对这个所谓的家不管不问,由着他们去。

    “行了,我知道。”马如月已经打定好主意了,回娘家的时候会带上江景远。

    江智路家的团年饭要味道也没什么好,但是甚在丰盛管饱。

    江景远吃完了就问马如月,明是不是自己家也过年了。

    “是啊,我们也是有鸡有肉有鱼的。”马如月笑道:“还有我娘给我们送来的腊肉香肠,明让你偿偿,可香了。”

    当初让做香肠也是马如月的主意,主要是想着马如海成亲的时候吃也多一份菜。

    有些人生就不能吃辣,马如月还特意叮嘱了谭氏做点甜味的。

    这种味道就是江景远最喜欢的。

    “大嫂,不知道姨娘有没有这些吃?”江景远愣愣的看着桌上道:“姨娘去哪儿了?要过年了,她也不回来吗?”

    孩子是很敏感的,自从病好后她就发现家里的情况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大嫂整围着自己转;姐姐整围着灶台转;而哥哥只围着大嫂看。

    嗯,这事儿自己还能告诉大嫂,怕她担心。

    姨娘就成了一个代号,梦里的时候能看到她,醒了就是一场空。

    这妮子想亲娘了。

    “姨娘这么能干这么厉害,肯定有这些吃的。”自己将她安置在那个院子里面,她又不懒还能挣钱,自然也是能买到吃的。

    江景远听姨娘能吃到心里就放下心来。

    殊不知,此时的秋氏正在李夫人的那个亲戚兰府中,看着手中的绣活发呆。

    “秋娘,你又想家了?”一个姓何的绣娘走过来笑道:“我看你发呆都好久了,快点做吧,这可是婚期,咱们耽搁不起。”

    “对不起,我……”秋氏满脸通红:“我只是想孩子……”完又立即动起了手。

    用何娘子的话,这可是嫁嫁妆耽搁不起,连过年都没有停歇的机会。

    江文远病好了就从家里出来了,只不过这次出门从古氏那里哄了几两银子。

    找了三了,的宜昌县城都寻遍了,还是没有她的踪影。

    她会去哪里呢?

    江文远站在街口上,夜幕中的街上空荡荡的。

    摇曳的灯笼也驱不走寒风潇潇,家家户户都在团年,鞭炮声声,江文远感觉自己像是搬家落的狗一样,无处可去无处可找。

    她一个弱女子,在宜昌县也是没有亲戚朋友的,她又能去哪儿呢?

    江文远慢慢的走向了城边的土地庙里。

    为了节约开支,这几晚他都是在这里渡过的。

    又是一年了,明就是大年初一,江家大坝也是要祭祖的。

    往年的时候都是一批老头子的下,今年不在江家大坝也能猜测到会是江智远站前面了。

    在那群老头儿的眼里,江智远能给江家人带来不少的福利。

    在破庙里,江文远将昨捡回来的一个旧竹筐踩碎,点燃了取暖。

    这些晚上守着火堆草草睡一觉,亮了又出去找人。

    竹篾禁不起燃烧,一会儿功夫庙里就是一团黑了,星星点点的红光让江文远感觉到特别的无奈!

    怎么办?

    回家还是继续找?

    身上揣了一点银子都不敢用,他都想好了,找到了秋氏就带她去一个没人认识他俩的地方好好过日子。

    去他的什么规矩什么礼仪什么的,他只想保护这个弱女子。

    黑夜里有脚步声传来,江文远缩在角落里没有吭声,他知道这个破庙不是他一个人的。每当下半夜的时候就会有两三个乞丐回来过夜。

    “又是一年了。”其中一个年老的道:“明初一,我们去大庙,烧香拜佛的人要多一些,我们的运气肯定更好一点。”

    “别逗了,那些个夫人姐嘴里着做善事,却是舍不得施舍一点给我们呢。”另一个道:“看见我们只会喊离她远一点,遇上我们是秽气呢。”

    也是这么个道理。

    “要不,我们去宜安州府吧”两个乞丐商量到:“这儿太了,富户也不多,州府里可就不一样了,当官的多,经商的也多,听人在富户里当下人挣月钱都比在宜昌县城多……”

    富户当下人?

    这话提醒了江文远。

    是啊,秋氏无依无靠的,去给富户当下人也就能有一个落脚的地方。

    第二,江文远就挨家挨户的打探着哪些富户有没有一个姓秋的年轻妇人。

    “没有,我们府中并没有进新的下人。”钱夫人身边的婆子看着眼前的年轻人道:“你这是寻人,走丢了?要不去报官吧,或许还有机会找着。”

    报官什么?

    自己连是秋氏的什么人都不上呢,更何况又不是真的丢了,只不过是不知道她去哪儿罢了。

    大年初一这早上,江文远挨家挨户的找着秋氏。

    江家大坝却是另一番景象。

    议事堂里,看着挤得满满当当的江氏男儿马如月还是很感慨的。

    一个家族的发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丁兴旺。

    江景远穿着红红的袄子被马如月牵着手看着他们祭拜祖先。

    江智远原本是江氏族人第三代的少年,这会儿却是站在族长江二老太爷的身前面。

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>> (快捷键→)